【中医学术】痞满辨治研究概况
今日要读
3.【诗文同题】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张仲林医生 ( 一 )
4.【媒体报道】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: 江玲 来源: 南方农村报 时间: 2013年10月24日
来源/山东中医杂志 ( gh_fd6a49195846 )
编辑推荐语
1 病名溯源
2 症状特点与病位
3 病因病机
4 辨证要点与治则
4.1 辨虚实寒热,明病性
痞满以自觉胃脘部满闷不舒为主症,病机为中焦气滞,虚实均可致滞生满。“言虚与实者,寒温气多少也”(《素问·针解》)。虚实本质为寒温气多少,寒多热多致实,阳少阴亏成虚。虚实寒热决定病性,顺病性而调,虚者补之,实者泻之,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,乃治本之法。刘嘉维等在总结《景岳全书》治疗痞满用药规律时发现:常用药物种类为补虚药、理气药、温里药、化湿药,其中补虚、温里药疗虚疾,理气、化湿药疗实病,虚实夹杂者合而用之。在药性上以温药为主,药味上以辛药为主,温药可温中补虚疗虚损、祛寒治(虚、实)寒疾,亦可温化祛湿浊,辛药可辛散行气活血畅气机。张景岳治痞针对病性从调虚实寒热角度切入,调虚实和顺逆,以平为期,使邪去正复痞消。王文明治痞首辨虚实寒热病性,根据实邪不同,分别给予消导和中消滞,疏肝和胃,活血化瘀,清热化湿;对虚疾根据在气分与阴分不同给予健脾益气,益胃养阴。对热者主清热,对寒者主益阳;寒热虚实错杂者主辛开苦降以平调。其以病性立则,条理清晰,应用性广。“塞因塞用”是反治法之一,即“以补开塞”。适用于因虚致满者,于佳琪等应用“塞因塞用”之则,提出纯虚之痞应从益气补中、温运脾阳、益胃养阴出发,以使脾气得复,胃阴得养,脾胃升降功能如常,痞满可除。而对因虚致实,虚实夹杂之痞,治应补泻兼施,虚实兼顾。临床痞虽主满,然病性有虚实之分,应据性施治,不可见满即泻,犯虚虚之过。痞满病在脾胃,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其病因之一,赵蕾等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虚湿困为基本病机,脾虚湿从外入应解表化湿,湿困于中应升阳胜湿,湿伤阳气日久则寒湿困脾应温阳化湿,湿滞气机气郁生热则湿热交攘应辛开苦降以化湿清热。从湿的来源转化角度确定补虚泻实、清热温阳的治则,以祛邪养脾,调中除满。故调虚实寒热病性,为治痞之大法,其他治法均以其为本。事实上,临床所见痞满多易迁延反复,病性往往寒热虚实夹杂,故陈益昀等主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应补泻兼施,寒热并用。4.2 辨五脏六腑,析病位
痞满病主在脾胃,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,五脏通过经络与六腑相通,故五脏六腑生理病理相关。痞满病位关乎五脏六腑。4.2.1 平调脾胃,升降气机 《兰室秘藏·中满腹胀论》云:“或多食寒凉,乃脾胃久虚之人,胃中寒则生胀满,或脏寒生满病。”可知痞病在中焦。脾脏属阴以阳为用,脾阳旺则气可升;胃腑属阳以阴为用,胃阴足则气可降。升降和则痞消。胃主通降,脾主运化,食积不降则生湿,湿困碍气则痞生。毛德西治痞主张温中行滞,滋养胃阴以和气机,健脾运化以除湿。王敏治痞主张健脾和胃、行气消积,常配化湿升阳、消积通降、生津养阴之品,以调和脾胃功能。基于脾胃生理特性,平调阴阳,升降气机,促气行痞消,此乃以治痞之首要原则。
4.2.2 通和三焦,行气布津 三焦为气水通道,脾胃之气津赖三焦得布,故三焦不通则痞生。丁象宸认为痞满病机为脾胃三焦气机升降失常,属本虚标实之病。本虚在脾胃运化不及,标实在三焦阻滞,故治以温运脾气,降和胃气,通和三焦,并认为五泻心汤和旋覆代赭汤、桂枝人参汤、枳术汤等均可调和脾胃、通和三焦并泻肝以治心下痞。从某种程度上而言,三焦治痞为脾胃治痞之延续。
4.2.3 补肺泻实,宣降气机 肺为气之主,上焦肺与中焦痞的发生密切相关,叶天士《临证指南医案·肺痹》曰:“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,周身气机皆阻,肺主一身气化,气舒则开胃进食,不必见病治病。”肺胃同属阳明,阳明以降为顺,阳明降则太阴升,二者调则痞不生;肺主宣降气机,肺气顺则膈气宽、水道利、肌腠固、血畅行、肠气通、木气平,故痞不生。基于此,邹立华等认为在论治慢性胃炎痞满时,于理气和胃药基础上酌加宣肺肃肺补肺之品以利膈、化湿、散寒、行血、涤滞、平木,顺肺宣降之性,使上中二焦和调。重视肺脾相生相传的生理病理特点,顺肺气机之宣降,或补或泻以疗痞,可见从肺治痞不可忽视。
4.2.4 调养心肝,宁神理气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心主血主神,血充神旺则脾胃健运。肝主疏泄气机,气畅则脾胃运转自如,脾运旺则肝血足,血足魂安则肝气得疏。龚廷贤《寿世保元·诸气》载:“今之人不知忿怒惊恐悲哀而损其身,忧愁思虑以伤其气,故人之病,多从气而生,致有中满腹胀,积聚喘急。”故情志不调可生痞满。赵瑞华等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之痞满病机为情志伤肝、饮食伤胃、劳倦伤脾,久耗心神,病位在胃,与心肝脾相关,治以疏肝健脾,养心安神为主。情志活动侵犯心肝,使脾胃功能失调而痞满发作。现代人生活压力相对较大,忧愁思虑者良多,故除痞应注重调养心肝,宁神理气。
心肝两脏相较,肝对痞之发生的作用更为明显。肝属木,脾胃属土,土得木疏则运化无穷,木得土养则生气勃发。故痞病最关乎肝与脾胃功能失调。4.2.4.1 疏畅肝气 肝郁克脾,脾虚生湿,湿阻气滞,痞满则发;肝郁化热,热熬阴津,阴亏运化不及,痞满由生。故疗痞应疏畅肝气以和脾胃。吕美农认为胃痞关联脏腑为胃、脾、肝;主因是脾虚、肝郁、胃滞;治法应疏肝、健脾、行气和胃,使气行得畅,胃得调和。并根据病位将胃痞分为五个证型,主张在用药时加入行气之品。这一观点无疑是业界的共识。
4.2.4.2 顾护肝阳 阴阳互根互用,肝阴肝阳和谐才能发挥肝正常生理功能。受肝阴多亏,肝阳易亢思想影响,临床上调肝治痞多从滋阴养血、疏肝理气泻火角度出发,调肝阳者较少见,然滋腻、散气、寒泄之品多用则耗伤肝阳,损及肝木生发之性,致肝气郁滞,脾土失和。杨阳等主张功能性消化不良之痞满从肝阳虚角度论治,治疗时应以温阳暖肝为主,辅以理气消痞,同时兼顾阴阳。具体应用时针对肝体阴用阳特性,选用温润药;因肾阳为阳气之本,选药多入肝肾二经;阴阳互滋,补阳同时勿忘补阴;气虚日久阳虚,亦要补益肝气。补肝阳治痞这一观点为痞满论治提供了新思路,临床应酌情辨证应用。
4.2.5 和调五脏,周流气机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,五脏生理病理相关,故痞不离五脏。饶洪等运用“一气周流”理论解释痞满,认为脾、心、肾、肝、肺五脏之气的量与运行方式的正常与痞满发生均相关。并提出调脾胃应运用健脾祛湿、温中补气使脾升胃降;调心肾宜注重温煦心肾之阳,使上下成交泰之势;调肝肺宜运用升发宣降之品,以顺肝肺气机。这种认识立足于整体,兼顾于五脏,对临床治疗颇有启迪。
4.3 审气血津液,晓病分
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基本物质,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物质基础。痞满初病以气分为主,但病久均可波及津血分。4.3.1 调气机,补气行气 痞满以自觉胀满为主症,气聚邪生可成满,气虚邪留亦生满。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、气机升降枢纽,肺主宣降以布气吸气,二者关乎气的生成与运行。肝主疏泄,主一身之气的输布。孙吉雅等认为辨治痞满,首重畅达脾胃,多用和中、调中、温中之法;也可疏调肝气,如用清肝、养肝、柔肝等法;或开宣肺气之法,顺应肺气宣降之性。谢晶日认为脾虚为痞满之根本,治以健脾为主,其中脾土内伤者重补,脾虚实滞者重运;同时复疏泄以行气宜中焦,顺脾胃升降之性使气运如常,注意劳逸适度以保气动气。从补气行气的角度除满,为临证之大法。
4.3.2 调津液,祛湿益阴 痞满之初,实则气滞于中焦,虚则中气不运。日久则津液不归正化,聚水成湿成痰;或脾气不足,津液生成无源,胃阴亏虚,通降不利。若湿浊与阴亏互为因果,可令痞满迁延不愈。据钟子劭介绍,梁氏第二代传人陈延治疗痞满善用李东垣“升阳”之法,以补中益气汤和升阳益胃汤加减来益气升阳、除湿消满,使中焦阴翳得消;善用叶天士“甘润”之法,以益胃汤加减来益气养阴、顺降胃气,使胃中实滞得降。调津液,祛湿益阴以复其正常状态,以杜绝疾病迁延之机。
4.3.3 调血脉,补血活血 叶天士《临证指南医案·积聚》云:“初为气结在经,久则血伤入络。”胃痞久病入血影响血的生成与运行。故杨康主张辨治胃痞应重视调血,治疗时补益脾胃助生化、柔肝敛肝平肝气、宣降肺气促血行、兼补肾填精资血源,同时止血消瘀并施、化瘀宁血并用、宁血不忘补血。潘静琳等对《中药方剂大词典》治疗痞满方剂进行统计分析指出:除四君子方外,四物汤及其变方在治疗痞满中应用较广。四物汤为补血活血代表方剂,充分体现对胃痞从血分论治的思想。重视补血活血,调血脉以防变病,为治久痞之要诀。
4.4 析疾病过程,分段治
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是一个整体过程,有其自身发展规律,故治疗疾病时要认清疾病所处阶段,不同阶段针对邪正盛衰采用不同治疗原则,以使正胜邪退。田明健论治痞满主张根据患者证候分阶段论治,第一阶段以祛邪为主,根据痰湿、湿热不同分别以二陈汤,或三仁汤和半夏厚朴汤为基础方;第二阶段扶正祛邪兼顾,在化痰祛邪基础上加四君子汤以健脾益气;第三阶段以补虚为主,气虚者用香砂六君子汤,阳虚者用人参汤加减。分阶段论治的思路虽然简单明了,但忽略了临床病变的复杂多变,临床应用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。5 专方治疗
6 结语
编者按:该文刊载于《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》2021年第2期 作者/刘雪娇,鲁明源。
往期推荐
1.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,史上最全!2021年6月回顾
优秀村医榜上亮——为《【诗文同题】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张仲林医生 ( 一 )》而作
仲林松柏树——为《【诗文同题】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张仲林医生 ( 一 )》而作
免责声明
张仲林工作室 ( ID:e620228 ) 微信公众号,除原创文章外,所有文字,图片,视频,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尊重知识与劳动,转载请注明作者、来源、微信公众号。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,如涉及版权争议,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,谢谢。本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,非专业人员请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,选择治疗用药方案。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,张仲林工作室不做任何承诺。
邮箱:zhonglinzhang@126.com
编辑:寒香医路
行程指引导航
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
健康咨询看诊
张仲林,全国优秀乡村医生,共产党员,退伍军人,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。三代行医,长期致力于胃病、痒疹的治疗,发表学术论文多篇,《潮州日报》《南方农村报》作了通讯报道。张仲林现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主要负责人。
点分享
点收藏
点点赞
点在看